各區縣(自治縣)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經信部門,有關企業:
為貫徹落實《重慶市發展智能制造實施方案(2019—2022年)》(渝府發〔2018〕56號),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推進我市“智造重鎮”建設,決定組織開展2021年重慶市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認定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申報條件
(一)申報主體在重慶市轄區內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申報項目符合國家及重慶市產業政策。
(二)申報項目符合《重慶市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技術條件》(附件1),智能工廠建設內容需同時滿足相應智能制造新模式關鍵要素條件(附件2)。
(三)項目設備和軟件投資不低于1000萬元,渝東北城鎮群、渝東南城鎮群區縣項目投資門檻為本申報條件的50%。
(四)Ⅰ類項目開工日期為2019年1月1日以后,建設工期不超過30個月,進度達到80%以上。項目未獲得其他財政資金支持;有完善的立項證明,如核準/備案/統計聯網直報平臺(固定資產投資報表)情況,或項目實施計劃書和企業董事會立項決議書,或項目投資協議書/投資合同(內容包括名稱、地址、工期、計劃投資、實施內容、績效等)等。
(五)Ⅱ類項目無具體建設期限要求,要求項目已建設完成并取得明顯效果。
(六)已通過2018-2020年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認定項目(含已認定智能工廠內包含的數字化車間)不得重復申報。
(七)已認定智能工廠的企業,如有新建車間(自上一次認定智能工廠后開工建設)符合數字化車間認定技術條件,可再次申請數字化車間認定。
(八)同一獨立法人本次只能申報一個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工廠。
二、申報程序
(一)本次申報采用無紙化申報,請各區縣(自治縣)經信部門認真組織轄區內符合條件企業積極申報。
(二)請各企業登錄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大數據應用平臺(網址:https://sso.jjxxw.cq.gov.cn/netcasso,建議使用360極速瀏覽器或者谷歌瀏覽器,使用極速模式登錄),點擊進入智能制造信息管理平臺,依次填寫智能制造能力測評系統(已參加過測評的企業需更新為2021年評測數據,詳細要求見附件3)、智能化改造項目認定系統以及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申報系統,進行項目登記和申報,申報時間為2021年5月27日10:00至2021年6月25日24:00。
(三)各區縣(自治縣)經信部門通過智能制造信息管理平臺對項目進行初審,并于2021年7月5日24:00前提交真實性審核意見掃描件(模板可在審核頁面下載)。
(四)市經濟信息委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對通過認定的項目進行公示,無異議后行文認定并授牌。
三、其他要求
(一)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撤銷其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工廠稱號:1.復評結果為不通過的;2.所在企業自行要求撤銷的;3.所在企業被依法終止的;4.弄虛作假、違反相關規定或有其它違法行為的。
(二)通過認定的重慶市數字化車間或智能工廠發生更名、重組等重大調整的,應通過區縣工信主管部門審核并上報市經濟信息委申請調整。
(三)重慶市智能制造標桿企業、重慶市創新示范智能工廠、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等優先從獲得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稱號的企業中推薦。
(四)企業上年度有研發活動并按規定報統,特色產業基地的特色產業項目作為評分項納入;民企建立中共黨組織并發揮作用,以及2021年領軍企業和鏈主企業申報項目可加分。
(五)智能制造能力測評系統得分不作為項目評審依據,請企業依據自身實際進行測評,以反映企業真實情況和后續改造提升方向。
(六)鼓勵企業加大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積極創建創新示范智能工廠。
(七)I類項目可在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中擇優支持(以具體資金項目申報通知為準),II類項目市工業和信息化專項資金不再獎勵。鼓勵各區縣按照實際情況制定獎補政策。
聯系人:吳鵬飛,63895239;李金玲,13594118636;系統技術支持:68720003/68728896
附件:1.重慶市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認定技術條件
??????2.智能制造新模式要素條件
??????3.關于做好重慶市工業企業智能制造能力評測工作
?的通知(渝經信智能〔2020〕135號)?
?
?
?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21年5月26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1
?
重慶市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認定技術條件
?
一、重慶市數字化車間認定技術條件
(一)設備數字化:數字化裝備數量占生產裝備總數量的50%以上;
(二)數據采集:基于5G、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加工設備、檢測設備、物流設備的聯網運行,采集設備的運行數據,信息的上傳率達到90%,實現設備實時監控;
(三)生產過程數字化:建立制造執行系統,完成車間作業計劃管理和調度、工藝執行管理、物流與倉儲管理、質量分析管理與跟蹤、設備運行管理等方面的數字化建設,實現車間可視化管理;
(四)車間信息集成:實現設備實時數據采集系統、制造執行系統與企業管理設計信息系統集成,實現車間軟硬件系統優化運行控制和集約化生產;
(五)項目建成后運營成本降低15%以上、生產效率提高10%以上、產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8%以上(改造項目與建設前進行對比;新建項目與行業平均水平進行對比),并具有良好的增長性。
二、重慶市智能工廠認定技術條件
(一)企業智能化發展水平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在設備自動化、產品研發設計、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和智能服務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示范帶動作用;
(二)(設備數控化:數字化裝備數量占生產裝備總數量的65%以上;
(三)申報智能工廠應將整個工廠作為整體進行申報,且離散型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車間數量不少于2個,流程型、混合型制造企業的數字化車間數量不少于1個;
(四)設計數字化:應當采用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開展產品、工藝設計,具有設計知識管理功能;
(五)管理數字化:以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為核心,結合其他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訂單管理、生產管理、售后服務三個層面全部業務流程的閉環管理,構建數字化網絡化制造體系;
(六)產品數字化服務:對于整機產品類,建有產品服務信息系統,實現產品遠程服務;
(七)項目建成后應當在行業內具備領先水平,運營成本降低15%以上、生產效率提高10%以上、產品研發周期降低10%以上、產品不良品率降低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8%以上(改造項目與建設前進行對比;新建項目與行業平均水平進行對比),并具有良好的增長性。
附件2
?
智能制造新模式關鍵要素條件
?
一、離散型智能制造模式
1.車間/工廠的總體設計、工藝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數字化模型,并進行模擬仿真,實現規劃、生產、運營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2.應用數字化三維設計與工藝技術進行產品、工藝設計與仿真,并通過物理檢測與試驗進行驗證與優化。建立產品數據管理系統(PDM),實現產品設計、工藝數據的集成管理。
3.實現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等關鍵技術裝備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與集成。
4.建立生產過程數據采集和分析系統,實現生產進度、現場操作、質量檢驗、設備狀態、物料傳送等生產現場數據自動上傳,并實現可視化管理。
5.建立車間制造執行系統(MES),實現計劃、調度、質量、設備、生產、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實現供應鏈、物流、成本等企業經營管理功能。
6.建立工廠內部通信網絡架構,實現設計、工藝、制造、檢驗、物流等制造過程各環節之間,以及制造過程與制造執行系統(MES)和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的信息互聯互通。
7.建有工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護體系,具備網絡防護、應急響應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護系統,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統失效。
通過持續改進,實現企業設計、工藝、制造、管理、物流等環節的產品全生命周期閉環動態優化,推進企業數字化設計、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優化、精益生產、可視化管理、質量控制與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模式
1.工廠總體設計、工藝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數字化模型,并進行模擬仿真,實現生產流程數據可視化和生產工藝優化。
2.實現對物流、能流、物性、資產的全流程監控,建立數據采集和監控系統,生產工藝數據自動數采率達到90%以上。實現原料、關鍵工藝和成品檢測數據的采集和集成利用,建立實時的質量預警。
3.采用先進控制系統,工廠自控投用率達到90%以上,關鍵生產環節實現基于模型的先進控制和在線優化。
4.建立生產執行系統(MES),生產計劃、調度均建立模型,實現生產模型化分析決策、過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質量動態跟蹤以及從原材料到產成品的一體化協同優化。建立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實現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智能優化。
5.對于存在較高安全與環境風險的項目,實現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和危險源的自動檢測與監控、安全生產的全方位監控,建立在線應急指揮聯動系統。
6.建立工廠通信網絡架構,實現工藝、生產、檢驗、物流等制造過程各環節之間,以及制造過程與數據采集和監控系統、生產執行系統(MES)、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
7.建有工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護體系,具備網絡防護、應急響應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護系統,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統失效。
通過持續改進,實現生產過程動態優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視化,企業在資源配置、工藝優化、過程控制、產業鏈管理、節能減排及安全生產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
三、網絡協同制造模式
1.建有網絡化制造資源協同云平臺,具有完善的體系架構和相應的運行規則。
2.通過協同云平臺,展示社會/企業/部門制造資源,實現制造資源和需求的有效對接。
3.通過協同云平臺,實現面向需求的企業間/部門間創新資源、設計能力的共享、互補和對接。
4.通過協同云平臺,實現面向訂單的企業間/部門間生產資源合理調配,以及制造過程各環節和供應鏈的并行組織生產。
5.建有圍繞全生產鏈協同共享的產品溯源體系,實現企業間涵蓋產品生產制造與運維服務等環節的信息溯源服務。
6.建有工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防護體系,具備網絡防護、應急響應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通過持續改進,網絡化制造資源協同云平臺不斷優化,企業間、部門間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和服務能力高度集成,生產制造與服務運維信息高度共享,資源和服務的動態分析與柔性配置水平顯著增強。
四、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
1.產品采用模塊化設計,通過差異化的定制參數,組合形成個性化產品。
2.建有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服務平臺,通過定制參數選擇、三維數字建模、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等方式,實現與用戶深度交互,快速生成產品定制方案。
3.建有個性化產品數據庫,應用大數據技術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特征進行挖掘和分析。
4.個性化定制平臺與企業研發設計、計劃排產、柔性制造、營銷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等數字化制造系統實現協同與集成。
通過持續改進,實現模塊化設計方法、個性化定制平臺、個性化產品數據庫的不斷優化,形成完善的基于數據驅動的企業研發、設計、生產、營銷、供應鏈管理和服務體系,快速、低成本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能力顯著提升。
五、遠程運維服務模式
1.采用遠程運維服務模式的智能裝備/產品應配置開放的數據接口,具備數據采集、通信和遠程控制等功能,利用支持IPv4、IPv6等技術的工業互聯網,采集并上傳設備狀態、作業操作、環境情況等數據,并根據遠程指令靈活調整設備運行參數。
2.建立智能裝備/產品遠程運維服務平臺,能夠對裝備/產品上傳數據進行有效篩選、梳理、存儲與管理,并通過數據挖掘、分析,向用戶提供日常運行維護、在線檢測、預測性維護、故障預警、診斷與修復、運行優化、遠程升級等服務。
3.智能裝備/產品遠程運維服務平臺應與設備制造商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PL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CRM)、產品研發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共享。
4.智能裝備/產品遠程運維服務平臺應建立相應的專家庫和專家咨詢系統,能夠為智能裝備/產品的遠程診斷提供智能決策支持,并向用戶提出運行維護解決方案。
5.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備信息安全防護能力。通過持續改進,建立高效、安全的智能服務系統,提供的服務能夠與產品形成實時、有效互動,大幅度提升嵌入式系統、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的集成應用水平。
附件3
?
關于做好重慶市工業企業智能制造能力
評測工作的通知
?
(渝經信智能〔2020〕135號)
?
各區縣(自治縣)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重慶高新區、萬盛經開區經信部門,有關企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重慶市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重慶市發展智能制造實施方案(2019-2022年)》等文件精神,市經濟信息委組織開發了智能制造信息管理平臺,建立統一的智能制造能力評價體系,進一步提升全市智能制造信息化管理能力,加快推動全市工業企業開展智能制造。現就用好智能制造信息管理平臺做好全市工業企業智能制造能力評測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智能制造能力評測系統簡介
智能制造能力評測系統是由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聯合重慶大學智能制造專家團隊基于《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方法》等國家標準開發的企業智能制造水平評估系統。智能制造能力評測系統設計了離散型制造和流程型制造兩種評估路徑,每種路徑分為20個左右的能力子域,全面體現企業智能制造能力,同時通過區縣、行業以及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分布情況等不同維度的對比分析,全景式展現全市智能制造發展水平。
智能制造發展指數是衡量全市智能制造發展水平的評價指標。智能制造發展指數區間為0—100,分為5個評價級別,0—20為規劃級,20—40為規范級,40—60為集成級,60—80為優化級,80—100為引領級。其中,規劃級是指企業開始對實施智能制造的基礎和條件進行規劃,能夠對核心業務活動(設計、生產、物流、銷售、服務)進行流程化管理;規范級是指企業采用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手段對核心裝備和業務活動等進行改造和規范, 實現單一業務活動的數據共享;集成級是指企業對裝備、系統等開展集成,實現跨業務活動間的數據共享;優化級是指企業對人員、資源、制造等進行數據挖掘,形成知識、模型等,實現對核心業務活動的精準預測和優化;引領級是指企業基于模型持續驅動業務活動的優化和創新,實現產業鏈協同并衍生新的制造模式和商業模式。
二、工作要求
(一)做好組織協調。各區縣經信主管部門要牽頭做好參評企業組織工作,力爭2020年全市8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測評,積極推動中小工業企業參與測評,逐步擴大工業企業覆蓋面,每年度重點推動規上企業實現評測結果的年度更新。
(二)線上準確填報。智能制造能力評測系統為問卷調查,相關結果將對全市智能制造發展決策產生重要影響,各企業要高度重視,確保評測結果準確反映企業真實發展水平。市經濟信息委、各區縣經信主管部門將不定期組織專家開展抽查、核實工作,對評測結果虛高、與實際水平相差較大的企業,將在系統內予以通報。
(三)數據持續更新。參評企業每隔三個月可更新一次能力評測數據,每年應至少要更新一次智能制造能力評測數據。通過持續更新企業可追蹤自身智能制造能力成長路徑,以更好指導企業開展智能化轉型升級。
(四)深化結果應用。參評企業可依據評測結果,全面了解掌握自身智能制造水平,并與行業平均水平進行比較分析,針對性開展短板能力的改造升級。各區縣經信主管部門可依據大數據分析結果制定本區域智能制造升級策略和扶持政策,推動各區縣智能制造水平不斷提升。
(五)強化管理考核。參加智能制造能力評測可作為企業享受市級、區(縣)級各類扶持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政策的前置條件。各區縣規上企業參評率/更新率任務目標以市考核辦正式文件為準,對未完成任務的,將在考核總得分中扣減。
?
?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20年8月5日?
重慶市人民政府網 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重慶市知識產權局 重慶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 重慶市人社局 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 重慶市發改委 重慶市商務委 重慶市科技局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服務熱線:18290334655
聯系人:李經理
聯系地址:重慶市渝中區總部城D區2棟704、705
版權所有 2018 重慶市諦思睿商務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 渝ICP備20000735號-1